【 第一幕墙网 】
行业普遍同意,BIM技术在未来的全面普及和深入应用将为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维、拆除的全生命期带来巨大影响和价值,但限于目前BIM软件产品能力不足且成熟度不一致以及行业从业人员BIM应用能力水平普遍不是太高,今天BIM应用的价值还没法完全实现,也就是说,BIM的潜在价值并不等于今天能实现的效益,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企业和项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BIM应用方案,否则非常容易出现投入产出不合理的结果。 大家知道,关于BIM应用价值全球最有影响的资料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为buildingSMART联盟总结的25个应用点,住建部质量安全监管司2012年主持的《勘察设计和施工BIM技术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中也总结归纳了数十项BIM在设计和施工阶段的主要应用内容和应用价值,如下面两个表格所示: 勘察设计BIM应用内容 勘察设计BIM应用价值分析 设计方案论证 设计方案比选与优化,提出性能、品质最优的方案; 设计建模 (1) 三维模型展示与漫游体验,很直观; (2) 建筑、结构、机电各专业协同建模; (3) 参数化建模技术实现一处修改,相关联内容智能变更; (4) 避免错、漏、碰、缺发生; 能耗分析 (1) 通过IFC或gbxml格式输出能耗分析模型; (2) 对建筑能耗进行计算、评估,进而开展能耗性能优化; (3) 能耗分析结果存储在BIM模型或信息管理平台中,便于后续应用; 结构分析 (1) 通过IFC或StructureModelCenter数据数据计算模型; (2) 开展抗震、抗风、抗火等结构性能设计; (3) 结构计算结果存储在BIM模型或信息管理平台中,便于后续应用; 光照分析 (1) 建筑、小区日照性能分析; (2) 室内光源、采光、景观可视度分析; (3) 光照计算结果存储在BIM模型或信息管理平台中,便于后续应用; 设备分析 (1) 管道、通风、负荷等机电设计中的计算分析模型输出; (2) 冷、热负荷计算分析; (3) 舒适度模拟; (4) 气流组织模拟; (5) 设备分析结果存储在BIM模型或信息管理平台中,便于后续应用; 绿色评估 (1) 通过IFC或gbxml格式输出绿色评估模型; (2) 建筑绿色性能分析,其中包括:规划设计方案分析与优化;节能设计与数据分析;建筑遮阳与太阳能利用;建筑采光与照明分析;建筑室内自然通风分析;建筑室外绿化环境分析;建筑声环境分析;建筑小区雨水采集和利用; (3) 绿色分析结果存储在BIM模型或信息管理平台中,便于后续应用; 工程量统计 (1) BIM模型输出土建、设备统计报表; (2) 输出工程量统计,与概预算专业软件集成计算; (3) 概预算分析结果存储在BIM模型或信息管理平台中,便于后续应用; 其它性能分析 (1) 建筑表面参数化设计; (2) 建筑曲面幕墙参数化分格、优化与统计; 管线综合 各专业模型碰撞检测,提前发现错、漏、碰、缺等问题,减少施工中的返工和浪费。 规范验证 BIM模型与规范、经验相结合,实现智能化的设计,减少错误,提高设计便利性和效率。 设计文件编制 从BIM模型中出版二维图纸、计算书、统计表单,特别是详图和表达,可以提高施工图的出图效率,并能有效减少二维施工图中的错误。 工程施工BIM应用 工程施工BIM应用价值分析 支撑施工投标的BIM应用 (1) 3D施工工况展示; (2) 4D虚拟建造。 支撑施工管理和工艺改进的单项功能BIM应用 (1) 设计图纸审查和深化设计; (2) 4D虚拟建造,工程可建性模拟(样板对象); (3) 基于BIM的可视化技术讨论和简单协同; (4) 施工方案论证、优化、展示以及技术交底; (5) 工程量自动计算; (6) 消除现场施工过程干扰或施工工艺冲突; (7) 施工场地科学布置和管理; (8) 有助于构配件预制生产、加工及安装。 支撑项目、企业和行业管理集成与提升的综合BIM应用 (1) 4D计划管理和进度监控; (2) 施工方案验证和优化; (3) 施工资源管理和协调; (4) 施工预算和成本核算; (5) 质量安全管理; (6) 绿色施工; (7) 总承包、分包管理协同工作平台; (8) 施工企业服务功能和质量的拓展、提升。 支撑基于模型的工程档案数字化和项目运维的BIM应用 (1) 施工资料数字化管理; (2) 工程数字化交付、验收和竣工资料数字化归档; (3) 业主项目运维服务。 如果把各种文献资料提到的每个BIM应用点比作一味药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把药铺里所有的药都开在一起的方子肯定不是一个好方子,对症下药才是良策。另一方面,企业真正要了解和掌握的也不仅仅是药铺里一共有多少种药以及每味药能治什么病,而是针对每一位具体的病人应该用哪几味药构成一个疗效显著、药材方便获取、成本合理、副作用小等综合效益好的方子,即投资回报合理的企业或项目BIM应用实施方案或计划。 也就是说,BIM实施的关键是论证和确定企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市场环境下用BIM做什么以及如何用BIM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本质上企业很容易要求所有员工把日常工作使用的软件工具从所谓的“非BIM软件”换成“BIM软件”,但更换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工作质量和效率是提升了还是降低了呢?企业竞争力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呢?这才是企业BIM应用决策的关键。 目前通过各种渠道能够看到和听到的绝大部分信息还是关于BIM能做什么的一般性普及资料,对于每一家企业以及具体的项目究竟应该用BIM做什么和如何用BIM综合效益好这样的资料还不多见,而从BIM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总体上不容乐观,这一点可以从下面几份国外市场调研报告上清晰地看到。 第一份资料是澳大利亚建筑师学会(Australian Instituteof Architects)等机构于2010年12月发布的一份名为“BIM inAustralia”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学习期间的生产效率损失被认为是企业应用BIM的关键成本,72%的受访者反馈他们使用BIM成为生产力的时间需要两年”。 第二份资料是新西兰的《New ZealandNational BIM Suvery2013》,该报告对新西兰建筑业企业2013年BIM应用处于什么位置的调研结果显示当年只有16%的企业开始从BIM应用中获益,而其他84%的企业则处在从还没开始应用BIM到正在经历痛苦障碍的过程中,具体结果如下图: ![]() 第三份是英国2015年发布的《NBS NationalBIM Report2015》,该报告显示英国2014年同时了解和应用BIM的企业比例比2013年有小幅下降(从54%下降到48%),具体数据如下图: ![]() 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以及上述数据包含的真正含义也许可以有多种解释,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BIM应用效益的实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企业在开展BIM应用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进行综合效益分析,真正弄清楚本企业具有良好投资回报的BIM应用策略和计划是什么,而不是在仅仅了解BIM能做什么这样的一般知识以后就开始投入资源启动BIM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