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幕墙网 】
3月17日,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概念。20日上午总理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对政府工作进行了部署。24日副总理张高丽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上做主旨演讲,对目前经济发展与深化改革开放进行了阐述。 3月24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上表示,当前国际社会不确定因素较多,中国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任务繁重,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过剩矛盾有所加剧,而深化改革开放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笔者对上述会议发言进行了整理(详见本文附件),并对影响宏观经济走势和钢铁行业运行的因素归纳分析。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增长中潜伏着风险,成就中积累着矛盾,不转型升级则举步维艰。就钢铁行业来看,笔者将依照总理目前的经济工作部署,大胆推测假设,试图找出与钢铁行业有关的蛛丝马迹,依此预测钢价未来走势。 1. 持续发展经济,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笔者认为:目前的经济反弹,更多反映的是政府增加投资和贷款供给的结果,对经济来说仍是外生因素,而不是内生性需求增长。新一届政府可能会在2季度推出一系列新政,可能包括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等等,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富裕农民、造福人民。这将助推经济回升,在此预期下,钢价有上升空间。 2. 让人民群众安心创业就业 笔者预测:政府可能会针对政府财政减收和个人、企业等减税等财税金融方面进行改革,对医疗、社保和养老保险等民生方面有所推进,还富于民,通过城镇化,创造更多就业,拉动投资和消费市场,只有解决了人民的后顾之忧,人民群众才可以安心创业就业。 3. 从制度上为所有人、所有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公平发展的机会 笔者预测:就环境问题而言,通过立法,使大中小钢铁生产企业的在环保标准上统一,制度上公平。其中河北省可能会走在环保整治的前列,但如何能在淘汰落后产能和扩大(扩容)产能方面找到平衡,既能使产能产量降下来,又能稳定经济,保证就业,这可能需要一系列制度的改革,而非短期关几条轧机,停几座高炉那么简单了。当然,如果短期内,环保部门针对唐山钢铁企业有所动作,关停烧结企业会减少原料的供应,关停高炉、轧机会减少钢材供应,如果需求稳定,当然钢材价格理应上涨。如果需求不好,那可能也就是供需弱平衡,价格上下震荡,幅度有限。 4. 把不该管的事放给市场,该管理的要加强 笔者认为:政府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使企业在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钢铁行业应该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如果再遇到钢铁企业减产与保就业之间矛盾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交给市场去调节?毕竟民生大于天,如果政府在就业制度上有所保障的话,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去调节经济,至少是钢铁行业。 5. 中央少搞一刀切,地方要做到令行禁止 房地产市场政府该管还是交给市场?随着各地调控细则的出台,“实质内容”会有多少?笔者预测:房地产行业调控细则将出现分化,一、二、三线城市调控方向将有所不同。笔者认为,二手房增税,导致一手房需求量增加,那房屋新开工面积也会提高,当然螺纹钢的需求也会增加。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调控政策的深入,以及一、二手房的联动,其对房地产市场的制约作用也会逐渐显现出来。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李克强总理的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纵观本届政府开局工作,抓住了主要矛盾、直指问题核心,给人们以信心和希望,对于未来钢材走势,如果政府“真的甩开膀子”实干兴邦,那对于钢材的需求会有一个量的变化,“城镇化”——一个美好的憧憬,我们拭目以待。 附件: 一、 国务院第一次会议总理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要点: 1. 持续发展经济,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2. 不断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安心创业就业。 3. 促进社会公正,从制度上为所有人、所有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公平发展的机会。 4. 建设创新政府,各部门都要有改革的举措,用制度创新来推动发展。 5. 建设廉洁政府,要坚决落实国务院向社会承诺的“约法三章”,勤俭过日子。 6. 建设法治政府,对不符合科学发展、有碍社会公正的法规政策和规则进行清理。 二、 新一届政府开门要办的第一件事:政府机构改革 1. 要抓紧落实改革方案。 2. 把不该管的微观事项坚决放给市场、交给社会。 3. 该加强的宏观管理切实加强,做到事前审批要多放,事中事后监管问责要到位。 4. 政府机构改革对促进民间投资、扩大就业、提高企业竞争力、激发经济社会活力等都是一剂“良药”。 三、 李克强着重就做好政府工作提出了六点要求: 1. 有全局意识。 2. 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 中央的政策要尽可能符合地方的实际,少搞一刀切,让地方有施展空间,更好发挥基层首创精神。 2 地方要强化全国一盘棋的理念,自觉维护党中央、国务院的权威,做到令行禁止。 3. 在谋大局当中抓重点:突出重点,力争一年解决几个关键问题,让人民群众心中有希望。 4. 锐意改革形成长效机制:要注重发挥体制机制的作用,机制的建立要符合长远的方向,不能今天建明天改,不能使今天的改革成为明天改革的障碍。 5. 把有限的钱花在建机制、增效益上。 2 未来财政收入很难持续高速增长。 2 民生等领域的支出是刚性的,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6. 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效率。 一、 国务院第一次会议总理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要点: 1. 持续发展经济,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2. 不断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安心创业就业。 3. 促进社会公正,从制度上为所有人、所有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公平发展的机会。 4. 建设创新政府,各部门都要有改革的举措,用制度创新来推动发展。 5. 建设廉洁政府,要坚决落实国务院向社会承诺的“约法三章”,勤俭过日子。 6. 建设法治政府,对不符合科学发展、有碍社会公正的法规政策和规则进行清理。 二、 新一届政府开门要办的第一件事:政府机构改革 1. 要抓紧落实改革方案。 2. 把不该管的微观事项坚决放给市场、交给社会。 3. 该加强的宏观管理切实加强,做到事前审批要多放,事中事后监管问责要到位。 4. 政府机构改革对促进民间投资、扩大就业、提高企业竞争力、激发经济社会活力等都是一剂“良药”。 三、 李克强着重就做好政府工作提出了六点要求: 1. 有全局意识。 2. 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 中央的政策要尽可能符合地方的实际,少搞一刀切,让地方有施展空间,更好发挥基层首创精神。 2 地方要强化全国一盘棋的理念,自觉维护党中央、国务院的权威,做到令行禁止。 3. 在谋大局当中抓重点:突出重点,力争一年解决几个关键问题,让人民群众心中有希望。 4. 锐意改革形成长效机制:要注重发挥体制机制的作用,机制的建立要符合长远的方向,不能今天建明天改,不能使今天的改革成为明天改革的障碍。 5. 把有限的钱花在建机制、增效益上。 2 未来财政收入很难持续高速增长。 2 民生等领域的支出是刚性的,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6. 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效率。 四、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中指出: 从中国的外部环境看: 1. 世界经济已处在深入转型调整期。 2. 一些国家的债务危机压力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 3. 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态势短期难明显改善。 4. 不确定因素较多。 从中国的内部环境看: 1.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比较突出。 2. 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创新的任务繁重艰巨。 3. 经济下行的压力和产能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 4. 国内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 5. 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强化。 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也较多。 7. 将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