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门窗、幕墙风荷载标准值》和《幕墙设计规范》为研究的切入点,定性、定量地分析地面粗糙度、基本风压、幕墙高度对隐框/ 明框玻璃幕墙铝合金龙骨用量的影响,并做了相应造价分析。
1. 幕墙现状及研究目的
幕墙是将建筑围护与建筑艺术相结合(如图1),能展现建筑的灵动、活跃或是稳健。上世纪80 年代初,幕墙引入我国,20多年来,幕墙已经在我国的众多大型公共、民用建筑中有了广泛应用。
1.1 幕墙按照结构支撑体系、幕墙面材分类
(1)按照结构支撑形式分类,如图2所示;
(3)新型幕墙:光电玻璃幕墙、热通道玻璃幕墙(双层皮)、智能玻璃幕墙等。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
2. 隐框幕墙/ 明框幕墙龙骨与风荷载定性分析
2.1 幕墙与风荷载效应标准值
计算幕墙构件荷载时,其作用效应无地震作用时:
S= γGSGK+ ψw γw Swk
式中SGK为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Swk为风荷载效应标准值。可见幕墙受力除自身标准荷载影响外,主要受风荷载影响。
2.2 地面粗糙度分类与部分城市基本风压分布
(1)地面粗糙度分为4类:
A 类: 指近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 类: 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
C 类: 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 类: 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2)我国部分城市的基本风压分布情况,见相应规范。
(3)风荷载标准值与地面粗糙度、建筑高度、基本风压的关系
以0.45KN/m2 的基本风压为例,幕墙高度以20米、50米、100米、150米、200米及不同地面粗糙度对应的风荷载标准值曲线,如图3所示。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地面粗糙度对基本幕墙风荷载标准值的影响从大到小的次序是:A、B、C、D;
基本风压越大,幕墙风荷载越大;
幕墙高度越大,风荷载越大。
以上仅是定性的分析了地面粗糙度,幕墙高度、基本风压与幕墙风荷载标准值的定性关系。幕墙风荷载标准值又直接影响幕墙支撑体系的用量。下面以明框(构件式)幕墙为例(图4),定量的研究以上3 种因素另加幕墙分隔因素对幕墙铝合金龙骨用量的影响。


3. 幕墙龙骨与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幕墙高度、幕墙分隔的定量分析
3.1 计算基本假设
(1)立柱计算假设
本文分析了框架式幕墙的3种常用分隔,即1.5*2米,1.2*1.5米,1.0*3.6米。每种幕墙分隔的立柱用量按照2 根/ 分隔计算。
(2)横梁计算假设
1.5*2分隔,横梁按照3根考虑。间隔0 .67米;1.2*1.5分隔,横梁按2根考虑,间隔0.75米,1*3.6分隔,横梁按5根考虑,间隔0.72米。对于三种幕墙分隔,横梁用量在2.27kg/m2~2.55 kg/m2。
计算的基本数据见表1。


(3)简化横梁用量的处理
相对于立柱横梁用量占龙骨的比重小。为简便计算,横梁用量假设一样,统一为2.50kg/m2。以下计算均为立柱的用量。不再附加比较横梁用量。
3.2 1*3.6米幕墙分隔,基本风压0.45KN/m2情况下,不同幕墙高度、不同地面粗糙度的幕墙立柱铝合金型材用量的分析、比较
对于A类粗糙度情况分析:20米高为基准,50米时增加5%,150米时增加13%,200米时,增加仍然为13%。
幕墙高度20米时分析:B、C、D粗糙度,立柱型材用量相同,为6.57kg/m2,是A类粗糙度情况用量的85%。
幕墙高度50米时分析:C、D粗糙度,立柱型材用量相同差不多,用量分别是6.83kg/m2 和6.57kg/m2;A、B 类粗糙度情况立柱型材用量为7.64kg/m2。
高度20米,B、C、D粗糙度;高度50米C、D粗糙度;高度10米0D粗糙度的用量6.83kg/m2~6.57kg/m2之间。
高度20米,A粗糙度;50米高度A、B粗糙度;100米高度,B、C粗糙度,150米高,C、D粗糙度;200米高,D粗糙度的立柱型材用量差不多,为7.64kg/m2。
高度100米,A 粗糙度;150米高,A、B粗糙度;200米高,A、B、C粗糙度的立柱型材用量在8.13kg/m2~8.62 kg/m2。
3.3 C粗糙度下,1*3.6分隔,不同风压对立柱用量的分析、比较C 粗糙度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1 * 3.6米的分隔是三种分隔中幕墙龙骨用量最多的,以此比较有代表性。如表3 所示:


基本风压0.3~0.65KN/m2,表中涂灰色的区域立柱型材用量在6.57kg/m2~8.13Kg/m2,变化不大。
以0.45KN/m2风压,高度50米为基准,立柱型材用量6.83Kg/m2,蓝色区域基本风压0.65KN/m2高度200米;基本风压1.0KN/m2,高度100米;基本风压1.4KN/m2,高度50米,用量10.99Kg/m2,较基准增加61%。
对应基本风压无立柱型材用量时,表示要改变幕墙分隔尺寸或改变幕墙支撑方式。
3.4 幕墙分隔情况对立柱型材用量影响分析
下面分析了假设在A粗糙度,幕墙高度50米及C粗糙度,幕墙高度150米两种条件,三种幕墙分隔对立柱型材用量的影响。A粗糙度相对于其他B、C、D三种粗糙度影响显著。高度50米是按一类高层的情况考虑。分析C粗糙度是因为B、C、D三种粗糙度影响差异不显著,就以中间C为代表研究。建筑超过100米属超高层,本例以150米分析对立柱型材用量的影响,具有代表性。
◆A粗糙度: 幕墙高度50米,幕墙分隔1.5*2米、1.2*1.5米、1*3.6米情况下,不同基本风压对立柱型材用量影响的对比、分析,如表4所示:


(1)1*3.6米幕墙分隔的立柱型材用量较1.2*1.5米分隔、1.5*2米分隔高。以基本风压0.45KN/m2为例,1*3.6米幕墙分隔较其他两种分隔多用立柱型材68%。
(2)当基本风压到1.00KN/m2时,1*3.6米幕墙分隔的立柱型材用量为10.99Kg/m2,对1.5*2.0米、1.2*1.5米幕墙分隔影响不大。
(3)对应基本风压无立柱型材用量时,表示要改变幕墙分隔尺寸或改变幕墙支撑方式。
◆ C粗糙度: 幕墙高度150米,幕墙分隔1.5*2米、1.2*1.5米、1*3.6米情况下,不同基本风压对立柱型材用量影响的对比、分析,如表5 所示:
图8 表示立柱型材用量变化规律:

做如下分析:
幕墙分隔为1.2*1.5米,在C粗糙度情况下,影响不显著。基本风压1.85KN/m2时,立柱型材用量为7.19Kg/m2。
幕墙分隔为1.5*2米,在C粗糙度情况下,在基本风压达到1.0 KN/m2时,较显著,立柱型材用量7.33Kg/m2。
幕墙分隔为1*3.6米,在C粗糙度情况下,随风压变化立柱型材用量变化较前两种显著。在基本风压0.65KN/m2时,立柱型材用量9.37Kg/m2。
对应基本风压无立柱型材用量时,表示要改变幕墙分隔尺寸或改变幕墙支撑方式。
4. 隐框幕墙铝合金龙骨造价计算
4.1 直接费
铝型材表面可做阳极氧化、粉末喷涂和氟碳喷涂处理,型材的室内外表面可在穿条组装前进行不同颜色的处理。型材单价及表面处理单价参考2011年1月3个厂家报价,见表6。


铝龙骨单价=铝锭价格+加工费+表面处理费(阳极氧化/ 粉末喷涂/ 氟碳喷涂),其中氟碳喷涂按照型材展开面积(平米)计算。
铝型材制作直接费=(立柱型材量+ 横梁型材量)*铝龙骨单价+人工费+机械费。
通常人工费占材料费5~10%,假设按8%计算人工费;机械费占材料费比例5%左右,假设按5%计算机械费;假设经幕墙软件计算需立柱型材用量为9.37Kg/m2,以安装阳极氧化做铝型材和厂家1标价为基数,则铝型材制作直接费=(9.37+2.5)*(16700+4300+500)/1000*(1+8%+5%)=288.38元/m2
4.2 措施费
措施费按计取方式可以分为组织措施费、技术措施费。组织措施费以直接费为基数按费率计取,费率约3~5%。技术措施费根据具体幕墙安装难度的技术措施,包含脚手架工程费、吊兰安装使用费、支撑钢结构现场拼装及安装胎架工程费、大型玻璃块安装措施费、工程样板制作确认拆除费、成品保护费、大型机械进场费等,与直接费无关。按通常情况考虑,现假设措施费占直接费的18%。
288.38*18%=51.90元/m2
4.3 管理费、利润、税金
管理费和利润通常以直接费+ 措施费为计算基数,其费率视地方规定不同,通常有两种情况:综合管理费和利润、差别管理费和利润。综合管理费和利润,不再区分建筑类别;差别管理费和利润则区分建筑的类别。
现假设管理费和利润费率分别占直接费+措施费的7%、9%。税金按照3.41%考虑。
管理费+利润+税金=
(288.38+51.90)*((1+7%+9%)*(1+3.41%)-1)=67.90元/m2
4.4 幕墙龙骨造价
直接费+措施费+管理费+利润+税金=
288.38+51.90+67.90=408.18元/m2
5. 结论
可以看出,对于明框玻璃幕墙,铝合金龙骨用量主要分布在6.64~13.49KGg/m2(增加横梁的用量2.50Kg/m2得到,以下同法)。像北京地区基本风压0.45KN/m2,幕墙分格1*3.6的龙骨用量分布在9.07~11.12Kg/m2,高度变化对龙骨用量影响不大;C 粗糙度下,幕墙分格1*3.6,风压0.3~1.0KN/m2,幕墙龙骨用量分布在9.07~13.49KN/m2;当风压小于1.0,幕墙分格1.2*1.5 时龙骨用量分布在6.64~8.19Kg/m2,幕墙分格1.5*2.0时龙骨用量分布在6.87~8.75Kg/m2,幕墙分格1*3.6 时龙骨用量分布在9.07~13.49Kg/m2。
通过研究地面粗糙度、幕墙高度、基本风压、幕墙分隔与幕墙铝合金龙骨用量分析,对计算幕墙造价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时,以上因素对于幕墙支撑体系的影响、分析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文中所提及价格仅作计算参考.
文/孟繁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