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管理方面,财政收入管理系统将财政、国税、地税、银行、工商5个部门的基本信息整合在一起,搭建起财税库银收入数据联网、财税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对全县5万多个税源户和财政收入分级状况的动态监管。“这套系统取得了四大成效,一是实现了税源动态监控,细到每一笔税票都有记录。二是加强了对镇街收入划分的管理。三是提供了全方位的财政收入运行分析。四是实现了财政、国地税、银行等部门的资源交换与共享。”张榕华介绍说,在这套系统推行之前,做税源分析往往要从其他部门收集数据,既费时又不精准。现在只要一点鼠标,企业类型、纳税情况、收入分级情况、增幅对比等相关数据就可以自动生成。现在按照税源企业隶属关系,划清了县本级、镇街税源,规避了镇街拉税的问题,规范了经济秩序,方便了镇街体制管理。此外,全方位的财政收入运行分析把全县经济发展的总量、结构、来源等清晰地展现出来,财政发力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预算管理方面,基础数据库、政策标准库、动态项目库“三库合一”的预算管理系统,提高了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财政预算细到什么程度,很关键的是基础数据。”张榕华介绍,基础数据库涵盖了预算单位的人员、车辆、办公面积等基础信息,比如人员又分成在职、退休等33种工作类型。政策标准库是预算工作行动的指南,有了这两个库,部门预算基本支出部分自动生成。动态项目库则是一事一议,“三库合一”把“个人部分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预算视财力”的预算编制原则真正落到了实处。据悉,密云2012年开始首次网上预算公开后,如今已做到120多亿元财政资金全部公开,细到每一笔款项。
指标管理是预算管理的源头,密云率先对预算安排资金、体制资金、市追加专款、上年结转等全部财政资金实行指标化管理,完整反映政府预算。“让财政资金一下达就带一个"身份号",一直走到用款单位,从源头到末端都很清楚。”吴成刚告诉记者,财政指标内部操作管理系统既加强了财政资金源头管理,又规范了内部操作流程,真正形成了“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管理机制。
与预算管理系统相配合,密云县财政局还通过预算执行管理系统确保了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绩效评价等财政改革之间的顺畅衔接,有力配合。
密云县从2005年6月开始实施国库集中收付改革,2010年建立起国库单一账户体系,2013年创建国库集中收付动态监控体系,对财政资金支付过程实时监控。
“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动态监控管理机制,强化了资金监管;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动态监控报警信息联动机制,确保了核查准确;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动态监控情况报告机制,保障了监督到位;建立镇街国库集中收付动态监控管理机制,加强了镇街资金监管。”密云县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主任郑威告诉记者,截至2014年12月底,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共报警1266条,涉及单位134家,核查金额为8.7亿元。
“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今年重点做了两件事,一是把原来沉淀的账户统一清理,撤掉53个账户,加快了支出进度;二是把这一系统向镇街、村级延伸,打通国库集中支付的"最后一公里"。”郑威说。
2013年启动的政府采购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了与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收付系统之间的对接。
密云县财政局政府采购办主任段玉枝说:“与传统的手工立项、拨款等粗放型管理模式相比,政府采购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了采购信息公开、过程"留痕",大大提高了政府采购效率。”她表示,要利用政府采购信息化的强大优势,积极构建程序严密、方法科学、过程透明、监管有效的网络运行机制,打造“规范采购、阳光采购、廉洁采购”。
预算评审是招投标的依据,密云县对5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一律实行投资评审。
“评审完了下预算指标,才能进入招投标程序。”密云县财政局投资评审中心主任王军告诉记者,自评审中心成立以来,已累计评审项目1012个,审减23.6亿元,综合审减率达14.3%。
“比如总投资规模达12亿元的县医院,是密云当前在评的最大民生工程,整个流程就是事前评审预算,事中评审项目,事后评审决算。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透明工程、阳光工程。”王军说。
密云将100万元以上的预算项目列入绩效考评范围,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财政预算依据。
据密云县财政局绩效评价科科长郭振亮介绍,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主要模式是事前评估,事中绩效跟踪,事后核查。今年,共对10个项目进行绩效考评,资金规模达5.1亿元,占支出的28.1%。“事前评估,是项目可否列入预算的重要一环。”郭振亮说。
“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绩效评价是财政资金监管体系大平台闭环式管理模式的延伸。”张亚东告诉记者,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实现了“事事有人管,管理靠闭环,闭环保安全”。
规范与高效并行
大数据背景下财政资金监管体系的创新,不仅规范了操作流程,避免了资金沉淀,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前监督、审计的作用。
密云县财政资金监管系统,让财政部门、合作伙伴和预算单位都感受到了规范和高效。
密云县财政局预算编审中心副主任郭晶晶用“幸福”一词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
她说,现在有了基础信息库和政策标准库,预算单位的基本支出部分即可自动生成,既快又准,很难出错。要在以前,如果预算单位的数据出了一个错就很难查找,都要拿着大尺子,一行一行地核对,很费功夫。现在预算单位上报基础信息后,我们半天就能完成汇总、审核工作。以前基本是在当年的10月份就开始编制,最后还得加班加点搞一个礼拜才能出来。
而作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密云县教委财基科科长李晖明显感受到,在资金支付渠道规范后工作强度大大减轻了。
据他介绍,密云县教委每年的部门预算资金在9亿元左右,市级项目资金约7亿—8亿元。以往,全是先拨给教委,再由教委一笔笔拨给学校,如此庞大的资金量光会计凭证就得做三四十本,执行一项预算资金拨付要开支票、跑银行,其工作量可想而知。现在,通过“财金专网”系统,几分钟就搞定。“所有预算资金都实行指标管理,我们只需网上核实,指标下来后直接拨付给学校,省去了我们教委这个"二传手",不仅简化了支付流程,而且资金用途规定更加明晰。”
在这点上,密云县财政局教科文科专管员左皓也深有感触:“把零余额专用账户与基本账户合二为一后,所有的教育资金全在财政的监管之下,确保了专款专用,有效杜绝了专款挪用现象的发生。”
他觉得指标管理和国库直接支付改革也是让供应商大为赞许的。某项工程或采购一旦列入指标,就意味着资金有保障,国库直接支付意味着不会拖欠,一般1至3个工作日资金即可到供应商账户,这也是很多供应商愿意来密云参加招投标的重要原因。
密云县人民法院副院长陈兴则认为,大数据背景下财政资金监管体系的创新,不仅规范了操作流程,避免了资金沉淀,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前监督、审计的作用,“随着资金使用的进一步规范,职务犯罪、信访案件肯定会减少。”
“在财政改革的各个方面,密云的动作都比较快,这是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密云支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承担了密云财政大部分的转移支付功能,也见证了密云财政改革的历程。
据他介绍,在财政资金监管体系改革之前,预算单位开户比较繁杂,有的预算单位存在十几个户名,给财政监管带来很大困难。零余额基本账户的建立,抑制了多头开户现象,使财政资金使用更安全,账户监控更明晰,在规范管理的同时使资金效率发挥极致作用,“财政资金首先注重安全性、流动
